【生卒】:六世纪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籍贯不详。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记述他曾任太医侍郎,较早注解《素问》,原书已佚,部分内容保存在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的注文中,对研究《素问》有相当参考价值。此外还著有
①火热炽盛。《素问·疟论》、《灵枢·逆顺》:“无刺熇熇之热。”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足太阳之疟……熇熇喝喝然。”②喻性格热情。《灵枢·行针》:“重阳之人,熇熇高高。”
书名。12卷。明·许宏撰集。撰年不详,1794年复经程永培校订,是一部研究《伤寒论》方的专著。许氏称《伤寒论》方为“内台方”,将原书113方归纳为汤、散、丸三类,每方列举方剂配伍与辨证论治的准则,或阐
肝主身之筋膜,肝热气盛,则肝阴亏损,精气不能淫溢于筋,以致筋挛拘急,发为筋痿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肝气热,则胆泄口苦,筋膜干,筋膜干则筋急而挛,发为筋痿。”治宜清肝热、养肝血。
病名。指患喉疾而症见呛食并有声哑者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此症因伏邪在肺,声哑呛食,六脉迟细,甚属险症。”治宜疏风宣肺,利咽开音。方以六味汤加减化裁。可见于咽部肿瘤等症。参见呛食喉风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疠风。见该条。
①神奇外治法之一。用生白矾一两研末,用醋溶化,入面粉取其胶粘,和作小饼,贴两足心,纱布包之一宿,治小儿痰嗽,上气喘急,喉中有拽锯之声音。②小儿推拿方法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凡小儿痰嗽,上气喘急,有升无
紫色舌多为绛舌的发展,与血分郁热、缺氧、静脉郁血等因素有关,一般表示病情较重。色深干枯者,为热邪深重,津枯血燥,血行瘀滞,当严重感染发展到呼吸循环衰竭时可出现;色紫而暗,为素有瘀血在胸膈,热邪入营时,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独脚乌桕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兰溪县(今属浙江)人。精于医理,对请他治病的人,先贫后富,对贫穷病人赠药而不取报酬,对远道求医的贫穷病人还自始至终按日处方,丝毫不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