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多因经期、产后、胞脉正虚,湿毒秽浊之邪,乘虚内侵直伤胞脉,损伤冲任之气血,以致带脉失约,任脉不固所致。症见带下量多,色如米泔或黄绿如脓,五色杂下,气味臭秽,阴部痒痛,或有发热,腹痛,小便短赤等
灸法术语。指病人在灸治过程中发生的晕厥现象。多因体质虚弱,情绪紧张,或艾炷过大,壮数太多,火力过猛所引起。清·吴亦鼎《神灸经纶》:“着火有眩晕者,神气虚也,仍以冷物压灸处,其晕自甦。”临床表现与处理方
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。
见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睡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杜鸿渐条。
指妇女怀胎三月之称。北齐·徐之才《逐月养胎方》:“妊娠一月始胚,二月始膏,三月始胞。”
【介绍】:见陈念祖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琥珀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石室秘录》。即鼻祟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孔济。长乐(今福建长乐)人,生平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