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虫白蜡,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半身不遂痧》:“心主血,痧毒入于血分,故易攻心,此痧症所以发昏也。若痧之慢者,冲激迟缓,未逆于心,留滞经络,或在于右,或在于左,为半身疼痛,或麻痹不仁。如此半身不遂,总因痧毒之遗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槐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元宾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赶风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钱潢条。
儿科著作。3卷。明·万宁撰于1567年。前二卷列述胎原、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、兼证等,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;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,多系家传效方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元亨疗马集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