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验胎

猜你喜欢

  • 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

    病证名。因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,气虚血少,统摄无力以致冲任失调,故见经期先后不定,经血色淡,或混有粘液,肢体倦怠,食少便溏等。治宜健脾益气。方用补中益气汤等。

  • 病名。出《素问·大奇论》等篇。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。又名胎病,说明《内经》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。古代痫、癫二字通用,故痫亦称癫(见《景岳全书·癫狂痴呆》)。《千金要方》称为癫痫。俗名羊痫风。

  • 外症喉痈

    病名。又名外喉痈。系指痈发于颏下,正咽喉以外者。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。症见颏下,正咽喉之外、内外皆肿,外形如馒首,色红疼痛,有碍饮食吞咽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,内外

  •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

    见针灸甲乙经条。

  • 保产无忧方

    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九。即保产无忧散。见该条。

  • 一包针

    ①见《中药志》。为千年健之别名。②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金盏银盘之别名。③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狼把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暑泻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亦名胎前暑泻。多因孕后内伤生冷之湿,外受暑热之邪,湿热损及肠胃,症见泄泻如水,烦渴尿赤,自汗面垢等。由于耗伤津液,则易伤胎。治宜清暑去湿,并需注意安胎。方用藿香正气散

  • 荞叶细辛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胖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土癞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脾经受邪所致。其症先发潮热、呕吐、黄肿,继之皮肤则现斑块,小如弹石,大如鸡卵,麻木不仁,穿溃成疮,脓液臭秽难闻。相当于瘤型麻风反应。

  • 寒气

    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寒气,则呕吐恶心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