瘚与厥通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,……缓甚为痿厥。”详厥证条。
即《针灸大成》所称的平补平泻。见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表浅癣疾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:“疠疡者……人有颈边,胸前,腋下,自然斑剥点相连,色微白而圆,亦有乌色者,亦无痛痒,谓之疠疡风。”多由风邪湿热郁于皮肤,久而不散而成。好发于颈旁、
见《经验方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亦名阳汗。详该条。
见宋若昂《胎产珍庆集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杜衡之别名。②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菥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因痰火而失神乱语。《万病回春·痰饮》:“痰话者,痰火作热,惊惕不安,错语失神者也。”治宜清火、豁痰、宁神。方用加减温胆汤等。参见痰证条。
指药物的攻邪治病与扶正保真的作用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气味有薄厚,性用有静躁,治保有多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