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问答》。即蓆疮。见该条。
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冬青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》。为土党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河北中药手册》。即马蔺子,详该条。
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即小户嫁痛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粤万年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为小儿夏季泄泻,转为慢惊风的证候。因小儿脾胃稚弱,感受暑风病邪,以致吐泻并作,重伤脾胃。故额热,肢冷,四肢抽搐,转为慢惊。治宜健脾祛暑。用四君子汤加黄连、香薷、扁豆之类。
指针刺时,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脉虚者,浅刺之。”又“痒者,阳也,浅而刺之。”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,或病变部位较浅,属于热、虚证候,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
见普济本事方条。
病名。见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。应立即设法取出之。宜先选用油剂、葱汁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,将昆虫杀死后取出,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