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地流泉
流于阴地的泉水。因长期不见日光,又含有动、植物腐烂后的毒质,如不经处理,饮后易引起中毒。
流于阴地的泉水。因长期不见日光,又含有动、植物腐烂后的毒质,如不经处理,饮后易引起中毒。
病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三。由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血脉而成。生于胫部,足腕处,患部痒痛相兼,破流黄水,甚则焮肿,疮面有钻眼,缠绵难愈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,伴发寒热。治宜清热利湿,内服消风散或三妙丸,外
治法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凡腹内坚硬有形一类病证(癥瘕、痃癖等),可用攻削的方药治疗。如鳖甲煎丸之类。
指胆。见《千金要方·胆府脉证第一》。即中精之腑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眉疽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铁镜》。指脐周绞痛的疝气。详小肠气痛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膝阳关,见该条。
出《丹溪心法》。即乳积。详该条。
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流注疬。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兖州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致病邪气的通称。因邪气乘虚而侵入,故名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”②五邪之一。某脏因母病及子而发病,即从母脏传来的邪气(见《难经·五十难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