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藿
出《广西志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广西志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苔色黄而暗晦,主阳热亢盛。
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断同龈。又名重龈。多由胃中有热,湿浊薰蒸而成。症见齿龈浮肿,如附物垂痈,口臭。常见于小儿。治宜清胃涤浊。用清胃散、甘露消毒丹等加减。或可以针刺去脓血,后用盐汤嗽口。
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万物方生,未出地者,命曰阴处”。②指暗处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阴处反明”。③指前阴部位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疔疮生于胁部者,证治见疔疮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中膂俞条。
即健脾。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宝花散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号忠顺药师。江西德兴烧香院僧人,1323年(至治三年)任五省采药使。
【介绍】:见陈文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