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儿科著作。清·吴灿撰。17卷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。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、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。
病名,又称肝劳,指虚劳病而复受风邪者。《金匮翼·风劳》:“风劳之证,肌骨蒸热,寒热往来,痰嗽,盗汗,黄瘦,毛焦,口臭,或成疳利。由风邪淹滞经络,瘀郁而然,其病多著于肝,亦名肝劳。”《太平圣惠方·治风劳
《症因脉治》卷二方。知母、石膏、桔梗、甘草、地骨皮。水煎服。治肺燥咳嗽喘逆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证辨伤寒论》一卷、《明医显微论》一卷,均佚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水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黍米寸金丹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一百十六卷。殠,“腐气也”(《说文》)。即口臭。详该条。
尿道外口。
病证名。蟹睛症,因黄仁自黑睛溃口绽出,“始如蝇头,中如蟹睛,甚则横长如黑豆”(《目经大成》)故名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