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。如两颧潮红、低热、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、心烦失眠、盗汗、尿短赤、口燥咽干、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、脉细数无力,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,或阴虚劳损等。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。参见阴盛格阳
丛书名。清·汪和鼎辑。刊于1812年。包括《宜麟策》、《达生篇》、《保婴易知录》、《丛桂堂集验良方》。
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六气为病》。又称中酸。指吞酸之轻症。《医学正传·吞酸》:“或微而止为中酸,俗谓之醋心。”详吞酸、吐酸条。
五脏正常脉象之一。指滑利的脉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平心脉来,累累如连珠,如循琅玕曰心平。”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阳明大肠经。详该条。
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五。即小儿紧唇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金银花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》。为石香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睾丸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筋急则引舌与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