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醪酒

醪酒

(láo醪),浊酒,醪酒即由五谷酿成,未经蒸馏或过滤的酒,有温通经脉,运行营卫的作用,古代用之以治病。《素问·玉版论要》:“容色见上下左右,……其见大深者,醪酒主治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回药方

    书名。36卷。撰者、译者均不详。约为十四世纪著作。本书原系将阿拉伯文医学著作译成汉文者,现存明抄本,仅有目录下、卷12、30及34四卷。残本包括内科、外科、骨科的疾病及药物处方、灸法等内容。书中所用病

  • 青丁

    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。属肝经,起于目下,始如瘤瘢,其色青,硬如石,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,多恐悸,睡不安宁,或生筋骨之间,久则危,可用紫花草敷疮上。余参疔疮条。

  • 吹舌喉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卷下。此症因感受风热,或劳力,或饮酒厚味,或郁怒而生。症见喉下及腮下俱肿,舌卷硬顶上腭;咽喉肿痛难咽,或身发寒热。舌苔厚,脉数等。治宜疏风解毒,消肿利咽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加荆

  • 火丁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丁同“疔”,火丁为十三丁之一,状如汤火烧灼,疮头黑靥,四边有皰浆,又如赤粟米,治见疔疮条。

  • 汉方医学指南

    书名。又名《汉医讲义录》。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41年。全书共四册。第一册论述民族医学的基础理论;第二、三、四册论述了内、外、妇、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。1945年间岛医药协会出版。

  • 理中

    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。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,症见自利不渴、呕吐、腹痛等,用理中汤温中祛寒。《医门法律》:“脾之体阴而用阳,胃之体阳而用阴。理中者,兼阴阳体用而理之,升清降浊,两擅其长。”

  • 阴燥喉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种福》卷四。系指因嗜酒积热所致之咽喉痛;或由阴虚于下,火炎于上,或与肠胃湿热熏蒸所致者。症见咽喉干燥不适,灼热而不欲饮,或口烧不渴,足心如烙,久则咽烂。治法:初宜清热除湿。可选用陈皮、瓜

  • 张介石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生平履贯未详。撰有《资蒙医经》一书。

  • 骨髓

    藏于骨腔中的髓液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肾主身之骨髓。”参见髓条。

  • 经行乳胀

    病证名。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两乳作胀,连及胸胁,或两乳头胀硬痒痛,甚至不可触衣。详见经行乳房胀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