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。指婴儿惊啼,面赤唇红的证候。由于妊母恣食辛酸,多味炙煿热气熏蒸,传入胎中,以致胎受其气,伏于心经,出生后因风邪暴伤而诱发。治宜清热宁心,用导赤散加黄连、蝉蜕。
七情之一。忧虑过度可引起内脏病变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忧伤肺。”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(精气)并于肝则忧。”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愁忧恐惧则伤心。”
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。参见上损及下条。
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霍乱》。因感受暑热所致。症见身热烦渴,气粗喘闷,上吐下泻,神情躁扰等;甚则昏闷,抽掣,厥逆少气,唇面爪甲皆青,六脉俱伏,吐出酸秽,泻下臭恶,便溺黄赤者,此火伏于厥阴,如热极似阴之候
骨名。眉棱骨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指人体受金刃、竹木、跌打等所致的损伤。即跌打损伤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称“乾骚”。由于肺经燥气偏盛所致。皮损粗糙干枯,瘙痒,搔之有白屑脱落。治宜内服消风散,外搽润肌膏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臑会,见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四方。凤仙花(去青蒂,研末)一捧,大葱自然汁、米醋各一茶盅,广胶(切米粒大,入葱汁内泡)三钱,人中白(微煅存性,研末)八钱。先将葱汁、米醋、广胶入锅内熬化,次入凤仙花末
证名。又名善忘、健忘。《诸病源候论·多忘候》:“多忘者,心虚也。心主血脉而藏于神。若风邪乘于血气,使阴阳不和,时相并隔,乍虚乍实,血气相乱,致心神虚损而多忘。”详健忘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