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位分类名。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,简称经穴。穴位分经,《黄帝内经》中有分散记述,及至《针灸甲乙经》已较系统,载有双穴300,单穴49,合计349穴。到清代《针灸逢源》,经穴的数字已达361穴。现仍以此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六方。罂粟壳(蜜浸炒)六两,乳香、肉豆蔻、砂仁各一两半,当归、白芍药、木香、丁香、诃子皮、藿香、黄连、青皮(去白)、陈皮、炙甘草、厚朴(姜制)各一两,炮姜、枳实(麸炒)各半两。为细末,
又称咀片。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,成为片、丝、块、段等形状,便于煎汤饮服。
【介绍】:见程履新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婴孺方》十卷,已佚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。又名火喘、火炎上喘。详各该条。
见《症因脉治·吐水类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灵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伪药条辨条。
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。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、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、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、血、精、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脏象何如?心者生之本,神之变也,其华在面,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