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产后阴道直肠漏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三:“产妇小便(指阴道)出粪,名大小肠交。”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病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。治疗参见月经过多、经漏条。
见福建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二:“齿虫,是虫食于齿。”即牙虫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生下遍身肌厚,肉色通红,满月以后,渐渐消瘦,白睛粉红色,五心热,大便难,时时吐涎。多由在胎时,母食甘肥,湿热太过,深入胞中,以致形质虚肥。治宜清泄湿热。用大连翘饮加减。
病名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或眼皮上下,生出一小核是也,乃脾胃痰气所致。”即睥生痰核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胖大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温肾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寒湿身肿之症,身重身痛,足胫冷,胸满闷,遍身肿,此寒湿肿之症也。寒湿身肿之因,或时令阴雨,天气寒冷,或居处阴湿,阴寒之气,袭于肌表。或因汗出遇水,水寒所伤,则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