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诊指纹

诊指纹

小儿诊法之一。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。幼儿皮肤薄嫩,指纹比较明显,三岁以下的小孩,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。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《水镜图诀》,是从《灵枢》诊鱼际脉法发展而来,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充盈度。医者用左手食、拇二指握小儿食指末端,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上由指端向指根部轻轻推动,使指纹更为显现,然后察看。正常指纹是红黄隐隐而鲜明,一般不超过第一指节(风关)。病变情况下,指纹浮现,多属表证,沉着多属里证。色淡多属虚证寒证,紫红多属热证,青紫可见于惊风风寒、痛证、伤食风痰等,黑色多属血瘀。指纹伸出中节(气关),示病情较重,延伸至指尖(命关),则更为险重。近代研究,认为指纹的变化,与静脉压有关,静脉压愈高,指纹充盈度就愈大,也就愈向指尖方向伸延。指纹的色泽,又与缺氧、贫血等病理变化有关。因此,指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变的性质和轻重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蹻穴

    经穴别名。①指申脉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阴阳蹻四穴。”王冰注:“……阳蹻穴是谓申脉。”②指跗阳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王冰注:“阳蹻一,谓跗阳穴也。”

  • 吹花癣

    病名。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六。又名桃花癣。多因脾胃内热上蒸,复感风邪所致。多发于春季,妇女多见。初起颜面皮肤微红,伴发密集的小丘疹,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,边缘不清,上覆薄屑,自觉微痒及干

  • 肩柱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位于肩部,肩胛骨肩峰突起之高点处。主治瘰疬,肩臂痛,手不能举动等。艾炷灸3~7壮。

  • 扁鹊偃侧针灸图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3卷,已佚。

  • 时氏家传正骨术

    书名。时之藩撰。刊于1931年。本书系根据家传及本人的正骨经验,并结合西医骨科学写成。书中以正骨手法为主,介绍了全身主要骨伤病的症状及治法。

  • 刀豆子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刀豆,详该条。

  • 紫色王室保健经函

    藏名《加保拉希保地默保》。综合性藏医书。由入藏的汉族、印度、克什米尔、吐谷浑、大食、尼泊尔和西藏的名医共同编译。成书于八世纪末。全书收录了本松岗哇、僧能和敬虚的《杂病治疗》、《艾灸明灯》、《配方玉珠》

  • 内家拳

    结合气功的一种拳术名称。据传始于宋·张三丰。张精于少林拳,并有所发展,增加了点穴法等。著名的八卦掌、太极拳、形意拳等都属此类。

  • 心下痞满

    证名。见《脾胃论》卷下。指胸脘部痞塞胀满。多因气滞郁结所致。《古今医鉴·痞满》:“因忧郁气结于中脘,腹中微痛,心下痞满,不思饮食。”治用木香化滞汤、散滞气汤等。若心下痞满,壅滞不散,喘促不安,可用黄连

  • 蕨儿菜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