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箕门痈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肩部因受压或磨擦而生疮疡者。用五倍子烧灰存性,加黄丹(用水飞过)醋调敷之。参见痈、疽条。
见伤寒发微条。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嗽唾脓痰。详该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J6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飞虎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经(火)穴。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,尺桡两骨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、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,并有前臂骨间背侧
见本草选条。
病名。为乳蛾之一种,因其表面凹凸,似多个乳蛾连在一起,故名,多由肺胃热毒薰蒸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触》卷二十四:“连珠蛾,(咽喉)二白星上下相连,又或如缠袋。”治宜解毒、消肿、泻火。用清咽利膈汤加减。参见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温溜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