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衄(nü 忸)

衄(nü 忸)

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杂病》。指鼻出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鼻病诸候》:“血性得热,则流散妄行。从鼻出者,谓之衄。”也有统指鼻、齿、耳、目、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。详见鼻衄衄血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枣参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浊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,旁开后正中线2.5寸处。主治胆病惊恐,食欲不振,口舌无力等。斜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  • 淡竹茹

    见《食疗本草》。即竹茹,详该条。

  • 首乌

    出《经验方》。为何首乌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天吊惊风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天钓。详该条。

  • 臑骨伤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臑骨即肱骨。多因跌打、坠撞而折伤。通常易发生肱骨头部、干部、踝部骨折。局部肿胀,疼痛,活动受限,并有骨声,甚则出现假关节。折端有移位者,宜手法整复,夹缚固定;无移位者,夹

  • 背阳关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腰阳关。见该条。

  • 施沛然

    【介绍】:见施沛条。

  • 胃怯汗

    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胃虚汗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水荭花

    见《摘元方》。为荭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