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瞳神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因见他人目时,其人瞳孔中见己之影如小童样,故称。详瞳神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亦名经从上逆、经从口鼻出、经行吐衄、倒经等。是指经期中或行经的前后,出现周期性的口鼻出血。多因肝经郁火炽盛,经期冲脉气盛血动,血随气火上逆;或阴虚肺热,热伤肺络所致
证名。指汗出如水,漏泄不止。又作灌汗。多因发汗太过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》:“太阳病,发汗,遂漏不止。”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。《脉经》卷六:“肺脉……其濡而散者,当病漏汗(漏,一作灌)。”漏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芸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白降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人体部位名。指贲门部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肺手太阴之脉;……还循胃口。”
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,治证同。见阿胶散条。
疳病证候分类。《幼科释谜》载庄氏家传:冷热疳,脾疳,肺疳,皮虚皱,毛发稀疎,肝疳,肾疳,发干焦鼻下生疮,心疳,骨槽疳,奶疳,牙龈臭烂,心脾疳,肝肺疳,脚细肚高并青筋,热疳,脾冷疳,心胃疳,脾胃疳,肝渴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儿出胞时,头必转向产门,自然正产。若无力转运,脚踏胞衣,脐肠先出,谓浪脐生。急令稳婆清理推入,稍俟气平,乘势就其脚下,不可推转久延。久则脐肠复下,复难收拾矣。”类似于臀足位分娩,脐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卤地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