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张汝珍条。
医家以笔记、短文、随笔等形式,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即足两踝,见该条。
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天津南开医院)。乌贼骨18克,吴茱萸、砂仁各15克,甘草、干姜12克,乌药、延胡索各9克,肉桂3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每服一丸,日二至三次。治脾虚型溃疡病,症见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冬瓜皮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方以智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六。瘿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系指白睛红赤,肿胀高起的证候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天廓(指白睛)尽情肿起,色紫碧,状如败猪肺,看得怕人,甚者并风轮包倒,不见金井,故曰火天夺日。”参见形如蝦座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浮肿一种类型。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。由胆气郁结,水湿内停,化而为热,湿热相蒸而成。临床特征为浮肿,口苦咽干。治宜利胆消肿。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