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虚坐努责

虚坐努责

证名。指时时欲便,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。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痢》:“其或气行血和积少,但虚坐努责,此为无血证。倍用当归身尾,却与生芍药、生地黄、生桃仁佐之,复以陈皮和之,血生自安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为无头疽生在肩前侧,腋窝上方,骨缝开合凹陷处者。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血热气郁而成。开始如椒,渐长如鹅卵,按之疼痛彻骨。若溃脓及时,肿消痛减,脓稠者为顺证;久不溃破及溃后脓如清水,

  • 十三科古方选注

   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。

  • 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

    书名。即《古方新解》的增注本。详古方新解条。

  • 李菩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东白,号梅山。浙江绍兴人。长于儿科,尤专于痘疹。认为王肯堂之《幼科证治准绳》博而太繁,学者难于检阅,遂据之于1701年撮其要而编成《痘疹要略》一书。论治注重辨别证之虚实和小儿禀赋

  • ①即营气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其清者为营,浊者为卫,营在脉中,卫在脉外。”参营气条。②营运。《灵枢·营气》:“精专者,行于经隧,常营无己,终而复始。”③喻脉象沉实如营垒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冬脉

  • 手发背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手背发、手背毒、手疣、手背疔,俗名蜘蛛背。此证生于手背中渚、液门二穴。属手三阳经,由风火与湿凝滞而成。初起形如芒刺,渐觉疼痛,若高肿红活,焮热溃速者为痈;若漫肿坚硬,无红

  • 百脉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脉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四诊法

    书名。《医学六要》之一。明·张三锡纂。本书介绍四诊,但内容偏重于切脉。编者分析了浮、沉、迟、数等30脉的脉象、主病,对切脉部位、脏腑分部、持脉法、平脉、病脉、相类脉、危脉、妇人脉等均有简要的论析。并重

  • 小儿大衄

    指小儿眼、鼻、耳、口七窍出血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九:“血虚受热,散漫失度,出于七窍者,为大衄。”《疡医大全》:“耳目口鼻窍中一齐出血,药不及煎,死在旦夕俄顷,用冷水当面喷几口,急分开头发,用粗纸数层

  • 产后狐惑

    病名。见清·陈笏庵《胎产秘书》。前后二阴溃疡称之为狐;口腔、咽部溃疡称之为惑。狐惑即指前后二阴和口腔、咽部溃疡的病证。王实颖《广嗣五种备要》:“产后狐惑症乃外感伤寒,邪传入里,寒变为热,里又不清,则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