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蓄血

蓄血

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一作畜血。①指外感热病邪热入里,与血相搏,而致瘀热蓄结于内的病证。《血证论》:“蓄血者,或伤寒传经之邪,或温疫时气之邪,传于血室之中,致周身之血,皆为邪所招致,而蓄聚胞中,小腹胀痛,其人或寒或热,昼日明了,夜则谵语,甚则发狂,呼叫打骂。”治以攻下逐瘀为主。②泛指多种瘀血郁积于内的证候。又如登高坠下,重物撞打等,致心腹胸中停积郁血不散者,亦属蓄血范围(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当根据蓄血所在部位及症状分别论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旁篇

    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25卷。原列于《白氏内经》、《白氏外经》之后,书已佚。原书作者、著作年代及书的具体内容,均已失于稽考。

  • 食痫

    病名。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痫候》:“食痫者,因乳哺不节所成。”症见发热,或不发热,或吐后发热,嗳吐馊气即发搐,大便酸臭等。治宜下之。用四味紫丸等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“食痫为病

  • 半表半里证

    证名。指邪既不在表,也不在里,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。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……小柴胡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条辨

  • 黄花苦豆子

    见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野决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勣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世勣条。

  • 少食养生法

    饮食养生方法之一。节食养生,首倡于《黄帝内经》,认为食饮有节,百病莫生。少食之所以能养生,《老老恒言》认为:“凡食总以少为有益,脾胃磨运,乃化精液,否则极易之物,多食反致受伤,故曰少食以安脾也。”

  • 脉学精华

    见脉语条。

  • 宋迪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,兼通医学。熙宁中(1068~1077年)邠州(今陕西彬县)地方官。撰《阴毒形证诀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内实

    同里实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中毒

    病名。指毒物进入人体,因毒性作用而发生的病证。药物毒如巴豆、狼毒、闹羊花、砒等;食物中毒如酒、郁肉、河豚等;其他毒如煤炭毒等。参饮食中毒、药物中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