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选《孙允贤医方集成》,并附入《济生拔萃》、《宣明论》等方,题名为《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,10卷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据藏族史料记载,七世纪时应藏王松赞干布的聘请,到西藏传授医学。同时应聘进藏的还有天竺的巴拉达札、大食的嘎列诺。三人各自译出本国医疗系统的医学著作,并联合编著成《无畏的武器》7卷,
药物学著作。明·滕弘辑于15世纪末。10卷。此书分草、木、果、谷、菜、玉石、人、兽、禽、虫鱼十部,载药958味,分述诸药性味、功效及采集,内容多辑自《证类本草》及金元诸家本草。现有1617年刻本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肘关节后面,鹰嘴突起与桡骨小头间之凹陷处。主治肘关节疾患。直刺0.3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拔罐法的一种。此法是用煮水时水气之力,排去罐内空气,使罐内形成负压,以吸着在拟吸拔的穴位或皮肤上的一种疗法。由于此罐多用竹筒制成,因此,亦称竹罐疗法。其操作方法如下:将竹罐放在清水中煮沸3~5分钟。然
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一:“气食泄,腹痛下无休时,去如蟹渤者,气食交并而作泄也。”《世医得效方》治气痢泄如蟹渤,可用牛乳汤、异香散、木香匀气散等方。参见气泻、食泻条。
①尿液。又名溺、溲、小便、小溲、前溲、小水、水泉、下泉。尿为津液之余,它的产生,源于肾的化气,经膀胱气化而排出,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,三焦水道的通调,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,尿的排泄,对整体津液
病名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:“卧时忽浑身虱出,致血肉俱坏,每宿渐多,痛痒不可言状……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。”
出《脉经》。亦名垢胎、盛胎、妊娠经来、胎前漏红,老鼠胎。指孕后仍按月行经,并无其他症状,又无损于胎儿,俟胎儿渐长,其经自停,谓之激经。
指五脏相剋而传,导致经气绝。如心属火,肺属金,心病传肺,为火剋金,金被火消亡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心之肺,谓之死阴。”张志聪注:“五脏相克而传谓之死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