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六。即脾疸。详该条。
侍候帝王的医生。始设于秦代,相当于后世的御医。
病证名。出元·危亦林《世医得效方》。又名斗鸡眼、斗睛。多见于小儿。由惊风后遗,或受猛烈震荡所致。一眼或双眼黑珠相对呆定于眦侧,瞻东反西,顾左反右,若振掉头脑,则睛方转。治宜化痰通络为主;结合针刺睛明、
指纹色黄白,多属伤脾、疳积(见《医学入门·察脉》)。
病证名。《大明诸家本草》:“茜草,……止鼻洪。”指鼻衄之甚者。参见鼻大衄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六。即肩关节脱臼。详肩胛骨出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萝藦子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即枕骨。详后山骨条。
【介绍】:见薛雪条。
见《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》。为石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