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李仲元条。
儿科著作。元·曾世荣撰。20卷。刊于1294年。书中对儿科理论申述了作者的见解,故称之为“口议”。卷1~3议明至理25篇,总论儿科的生理、病理及对某些儿科著作的评论;卷4~5议初生牙儿证候26篇;卷6
即现成的处方。通常指医生诊病后,按方书已订之方,原方使用者为成方。故成方可包括经方、时方等。
证名。指时时欲便,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。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痢》:“其或气行血和积少,但虚坐努责,此为无血证。倍用当归身尾,却与生芍药、生地黄、生桃仁佐之,复以陈皮和之,血生自安。”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人。字孝先。讲求炼丹之术,兼通医学。
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二、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,到四、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。言为心之声,肾脉系舌本,小儿先天肾虚,心气不和,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。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,津气不能上荣所致
【介绍】:见顾锡条。
见《群芳谱》。为无花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余梦塘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