腮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跌打损伤。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鬼箭羽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四方。当归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红花、桃仁、枳壳、大黄。为末和丸,韭汁冲服。治脾气亏败,血液俱耗,胃脘干枯,小便闭,大便如羊粪,隧道涩而成噎膈者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紫苏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二。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。治同双喉痹。详该条。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吴茱萸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心火上冲,蒂丁卒然紫肿。”即悬雍垂。详该条。
即大肠经实热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,手阳明经也,病苦肠满,善喘咳,面赤身热,喉咽中如核状,名曰大肠实热也。”治宜苦寒攻下。
证名。指目视一物为两的证候。出《灵枢·大惑论》。亦作视一为二证、目视一物为两候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邪其精,其精所中不相比也,则精散,精散则视歧,视歧见两物。”指汇聚于目中五脏六腑之精气,中邪而失却协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瞳神缩小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