灸法用语。见《范汪方》。指无病先灸,用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。参见逆针灸条。
多指湿浊之邪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》:“清邪居上,浊邪居下。”《温热论》:“浊邪害清也。”参见湿浊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长,犹广的意思。本篇指出头痛、寒热等十二种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,进取针穴及针刺反应。说明了针刺治病要根据疾病的肌肉骨节部位、性质,适当掌握进针的深度、次数和治程长短的道理,故名。
①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锦地罗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。即眼胎赤。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金银花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二。即小儿偏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备要》。为天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通纬·孝经援神契》:“小暑后十五日,斗指未,为大暑,六月中。”这时,正值中伏前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火郁之发,太虚肿翳,大明不彰,炎火行,大暑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