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虚不安

胎虚不安

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。指孕妇素体虚弱,孕后气血不足,而致胎虚不安。宜补脾益气养血安胎。以胎元饮为主。若心气虚者,症见烦躁心悸失眠,用归脾汤;若肝肾阴虚者,症见急躁易怒,头痛眩晕耳鸣,腰膝痠软,宜调补肝肾,用左归饮,或固阴煎;若脾肾阳虚,症见腹胀肠鸣泄泻,倦怠畏寒带下清稀,肢冷,宜温阳健脾,养血安胎,用秘元煎,或菟丝煎;若气血俱虚者,宜补气养血,用八珍汤,或十全大补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熊胆水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救必应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疠风自汗盗汗

    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自汗属气虚,盗汗属血虚。自汗者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;盗汗者宜服当归六黄汤合六味地黄丸。

  • 桑麻丸

    即扶桑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客主人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上关穴别名。见该条。

  • ①《内经》十二脉之一。浮疾脉象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躁者,且浮且疾也。”②手足躁动或躁狂的症状。③证名。指身体躁动、躁急,或手足扰动不宁。有阳躁、阴躁之分。阳躁因火热所致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诸躁狂

  • 七星莲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地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温脾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五方。高良姜一两,炮附子、炮姜、炒胡椒各半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生姜、橘皮煎汤或米饮送下,不拘时服。治脾脏冷气,腹内虚鸣。

  • 藕汁茯苓饮

    《金匮翼》卷二方。茯苓、炒蒲黄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用生藕汁、小蓟根汁、生地黄汁调下。治蓄热吐血。

  • 净府

    即膀胱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开鬼门,洁净府。”详膀胱条。

  • 胸穴指压法

    推拿方法名。以手指按压胸部穴位进行治病的一种手法。所用胸穴大多是分布于胸部前面和侧面的敏感压痛点。适用于头痛、胸痛、腰痛、胃痛及软组织扭伤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