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胆气

胆气

指胆的功能活动。体内各脏腑机能所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,有赖于胆气的生发与条达,好比万物生长变化都是循着春气上升的自然规律一样。《脾胃论》:“胆者,少阳春升之气,春气升则万化安。故胆气春升,则余脏从之。胆气不升,则飧泻、肠澼不一而起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康治本伤寒论

    《伤寒论》节编本。1卷。相传原书为我国唐代手抄卷子本,书末有“唐贞元(乙)酉岁写之”字样。因有蠹毁误脱,今仅存65条、50方。此本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日本国发现,对研读《伤寒论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现存日

  • 脐下痛

    证名。见《时方妙用》卷二。指脐腹部疼痛。《医学刍言》:“脐下寒痛、火痛。寒痛乃肾阳虚而阴寒凝结,宜真武汤,或桂枝茯苓汤。又有火痛者,必小便不利,或小便点滴胀痛,宜五苓散送下通关丸。大便不通者,宜下之。

  • 井荥

    五输穴名。指五输穴中的井穴和荥穴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冬取井荥。”张隐庵注:“夫井,木也,木生于水,故取井木以下阴气,易使其发生而上逆也;荥,火也,故取荥穴以实阳气,乃助其伏藏也。盖冬令闭藏,以奉春

  • 棕鱼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棕榈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龙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四方。黄连、紫草茸、芍药各三钱,生地黄九钱。水煎浓汁,加水磨犀角汁和服。治痘毒。

  • 惛塞

    病证名。即神识模糊的症状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,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,皆由阴阳之气不足,致神识不分明。”

  • 十五间

    指脊骨的十五个椎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……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。”

  • 泻火解毒

    ①指清泻火热、热结,兼以解毒。适用于温毒、疮疡热毒等症。义近清热解毒,详该条。但本法也可以清热解毒结合泻下法同用,如三黄解毒汤等。②针对脏腑热毒化火,在清热解毒中,选以相应的归经药,如黄连泻心火,龙胆

  • 牛膝膏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六册方。桃仁(去皮,炒)、当归尾(酒洗)各一两,牛膝(酒浸)四两,赤芍药、生地黄(酒洗)各一两五钱,川芎五钱。为粗末,以甜水十盅,炭火慢煎至二盅,加麝香少许,分四次,空腹服。治死血

  • 漏睛

    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又名目脓漏、漏睛脓出、漏睛眼、热积必溃之病、窍漏证、眥漏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眥头结聚生疮,流出脓汁或如涎水,粘睛上下,不痛,仍无翳膜。此因心气不宁,并风热停留在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