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逐寒开窍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世澄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乳食失宜,积滞不化,迁延失治,蕴积成热,或大病之后,余毒未清,消耗阴液,阴液耗伤,虚火亢盛,骨受其灼,则为骨蒸。症见身体消瘦,潮热遇晚而发,盗汗心烦,或腹内有癖块,有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泽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京门,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兔儿伞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补气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筋缩的别称。指筋脉挛急不舒。详筋缩条。
即上颌骨的齿槽突。载附上颌齿。
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。王伯龙《养儿宝》:“经来寒热,四肢厥冷,大汗不止,呕吐蛔虫。宜用乌梅丸、当归四逆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