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老肉板睛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核果

    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脏器疗法

    用动物的内脏器官、组织、腺体等作为药物,预防和治疗疾病,称为动物脏器食疗方法,简称脏器疗法。因动物脏器组织系“血肉有情之品”,其作用主要是培补精血、补益脏气,故历史上又常称为“以脏补脏”。动物脏器作为

  • 血漏

    ①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时时下鲜血不止是也。”又名热漏。即漏症并发明显下血者。②即经漏。详该条。

  • 仲春痹

    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太阳筋病。《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此证当发于二月之时,故名之曰仲春痹也。”详足太阳经筋病候条。

  • 两胁肿痛

    证名。指两胁部肿胀疼痛。多由湿热而致。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:“两胁肿痛,或腹痛,或小便滞者,属湿热。”用龙胆泻肝汤。《辨证录·胁痛门》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,瘀血存注不散而致,用败瘀止痛汤。

  • 赵献可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养葵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生活于十六世纪下半期。博览医书,并曾旅游于陕西、山西等地。在医理上,主要推崇薛己,对“命门”之说加以发挥。认为“命门”是人身脏腑之主,其意义甚至更重于

  • 小儿盗汗虚热

    病证名。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引《玉诀》盗汗虚热歌:“盗汗频频气受伤,藏中虚热小便黄;夜间发热无时节,颊赤唇干口有疮。”治当先退热,次调气,后和脏腑。

  • 医灯续焰

    脉学著作。21卷。明·王绍隆传,清·潘楫增注。初刊于1652年。潘氏取崔嘉彦《四言举要》(明·李言闻删补改订本)予以注释,注文多据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脉经》以及张洁古、刘完素、朱丹溪

  • 一阳二阴

   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。如脉长而沉涩。《难经·四难》:“一阳二阴者,谓脉来长而沉涩也。”

  • 食积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平治会萃》。食物停滞不能消化的证候。又名宿食不消、乳食不调。小儿脾胃嫩弱,乳食失调,致伤脾胃,食积滞于内,六淫病邪侵于外而致。症见腹胀,腹痛,呕吐,腹泻,食欲减退等。治宜消食导滞,调理脾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