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来音哑
病证名。即经行音哑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经行音哑。详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,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火廓。详该条。
《不居集》上集卷十七方。乌梅肉二两,巴豆霜(去油)五粒。乌梅肉水煮烂,候水少干,入巴豆,煮片刻,搅如稠糊,取出捣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至十五丸,生姜煎汤送下,不拘时服。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,面色青白浮肿
【介绍】:东汉时医生。是张仲景的弟子。
见《黄帝内经太素》。即三毛。详该条。
五音之一。肾音羽,其音柔细尖利,沉而深。
见《青海药材》。为车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暑热挟湿的病证。夏季常见病之一。因暑热蒸动湿气所致。发病机理为暑伤津气、湿浊阻滞气机。症见胸脘痞闷、心烦、身热,舌苔黄腻。如暑湿困阻中焦,则见壮热烦渴、汗多尿少、胸闷身重;如暑湿弥漫三焦,则见咳嗽、身
寸口脉三部之一。详寸关尺条。
即火针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针、药熨。”
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莫枚士撰于1856年。主要内容为研究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的心得体会。着重于考证和析义,解释脉症含义,辨析古今病名,疑似病症的异同,提出相应治疗方法。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