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①明医家。字伯常。合肥人。洪武初(1368)以医名,选入太医院,擢周府良医,寓居滇阳(今属云南》,奉周定王朱之命,集《周府袖珍方》等。②明医生。江陵(今属湖北)人。随父往粤,性喜旋予,弃儒业
出《嘉话录》。为芜菁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指水邪流于肠胃,上及肺部之疾患。症见行走时肠鸣,喘不得平卧者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肺移寒于肾为涌水。涌水者,按腹不坚,水气客于大肠,疾行则鸣濯濯,如囊裹浆,水之病也。”王冰注:“肺藏气,肾主水
见集验良方拔萃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43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《医学入门》作膏肓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,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二、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
证名。见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指大便多粘沫。参见泄泻、痢疾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惊吐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干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厥论》。指血因呕吐而出,有多至盈盆倾碗者。常因恼怒、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。亦有因暴怒伤肝,气火上逆者,兼见胸胁疼痛,心烦不宁,少寐多梦。甚者可见惊狂骂詈,不辨亲疏。舌质红,脉多弦数。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