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胗,“唇疡也”(《说文解字》)。详唇疮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辟汗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代医家。名医扁鹊的老师,将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医方和个人的医疗经验尽传给扁鹊。
针刺手法名。《金针赋》:“抽添之诀,瘫痪疮癞,取其要穴,使九阳得气,提按搜寻,大要运气周遍,扶针直插,复向下纳,回阳倒阴。”指针刺入穴后,先行九阳之数,得气后,将针或进或退,使气到病所。
病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三。亦名水分。指先有肢体浮肿而后病经闭者。因脾虚不能制水,水饮内停,膀胱行水化气功能减弱,以致水气分散经血,水泛流溢于皮肤,先见肢体浮肿而后出现经闭,治宜健脾清水为主,水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针灸逢源》作鼠穴。即承泣穴,见该条。
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脉细、皮寒、气少、泄利前后、饮食不入,此谓五虚。……浆粥入胃,泄注止,则虚者活。”张志聪注:“脉细,心气虚也。皮寒,肺气虚也。肝主春生之气;气少,肝气虚
手术器械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。自隋唐到后世,制烙的材料不断改进,由铁钉、铁篦、铁器发展到银烙匙、金烙铁。应用范围也由用切开排脓到瘤肿切除、止血。眼科烙的应用,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。《目科正宗》所用系由
综合性医书。6卷。明·刘纯撰。刊于1388年。作者参阅上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张仲景、王叔和,下迄刘河间、张洁古、朱震亨等诸家学说,集其精要,并以韵语等形式编纂而成。全书分述本草、脉诀、经络、病机、治
指脏腑之应地势部位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。”《难经·四难》:“脾者中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