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碧蝉花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障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指主要发生于瞳神及眼内各组织的疾病。多因脏腑内损,气血两亏,目失濡养所致,尤以肝肾不足为常见。此外,阴虚火旺或情志失调,气滞血瘀,风火痰湿上扰清窍,以及外伤等病因亦不

  • 皴痛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由风寒外侵,风盛血燥,寒滞血脉,肤失濡养而成。患处皮肤枯燥,干裂疼痛,甚则皮脱。用葱汤外洗,涂润肌膏。

  • 命门火旺

    即肾火偏亢。详该条。

  • 红尖黑根舌

    舌尖红色,舌根黑苔。为心肾火炽,或实热灼伤阴分,可见于急性流行性发热病。急宜苦寒泻下存阴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五硬

    病证名。①《古今医统》指“头硬不能俯视,气壅胸膈,手足心冷如冰而硬,名曰五硬”。多因禀赋不足,真阳大虚所致。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、肉桂、柴胡、升麻以复其真气。②《幼科铁镜》指肝受风邪,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

  • 内伤结胸

    病证名。指寒饮结胸者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论结胸治法》:“结胸之证,有内伤外感之殊。内伤结胸,大抵系寒饮凝于贲门之间,遏抑胃气不能上达,阻隔饮食不能下降。当用干姜八钱,赭石两半,川朴、甘草各三钱开之。其

  • 眼生肉线

    病证名。即眼生长肉。详该条。

  • 温热逢源

    书名。3卷。清·柳宝诒撰。上卷详注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及《伤寒论》中伏气温病,并附注《伤寒论》暴感暑热、兼感湿温各条;中卷辨正《温热暑疫全书》、《伏邪篇》、《伤寒绪论》、《温疫论》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

  • 果中毒

    病名。因食有毒或变质果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果菜毒的药物,如麝香、猪骨灰、米醋、童便、甘草、酱汁、酒糟、葛汁、白兔藿、白花藤、杏根等。可参考。参见饮食中毒、中毒条。

  • 五苦六辛

    指五脏宜用苦剂,六府宜用辛剂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十四:“……五苦者,五脏为里属阴,宜用苦剂,谓酸苦涌泄为阴;六府为表属阳,宜用辛剂,谓辛甘发散为阳,此其义也。”联系临床实际,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