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石疽

石疽

①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三。生于颈项、腰胯、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。因质坚如石,故名。多因寒凝气滞所致。分上、中、下石疽。状如桃李,皮色不变,坚硬如石,渐渐增大,难消难溃,既溃难敛。类似肿瘤。体实者治宜和营行瘀,散寒止痛。服没药丸阳和汤加减,外敷捣烂之商陆或外贴阳和解凝膏,并配合针灸;溃后及体虚者宜托里透发,服千金内托散与阳和汤化裁,或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。②即蠹疽无脓者。见蠹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瘟疫论类编

    温疫著作。5卷。明吴有性原撰,清刘奎评释。刊于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。刘氏以《温疫论》之次序不便观览,乃命其子刘秉锦将此书重予分类,刘奎结合个人经验,对《温疫论》予以增删评释。现存初刻本、《说疫全

  • 煖水脏

    即温肾。详该条。

  • 郑宏纲

    【生卒】:约1727~1787【介绍】:清代喉科名医。字纪元,号梅涧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世医出身,其家从先祖起知医者,代不乏人。其父郑于丰(字绥年,号认斋)在外经商时,遇福建人黄明生,精于喉科,经几

  • 丹田

    ①人体部位名。位于脐下三寸关元穴部位。道家认为这里是男子精室、女子胞宫的所在处。后世作关元穴别名。②经穴别名。其说有三:①指气海穴(《普济本事方》)。②指石门穴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③指关元穴(《针灸资

  • 足少阳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孟春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……其病小指(趾)次指(趾)支转筋,引膝外转筋,膝不可屈伸,腘筋急,前引髀,后引尻,即上乘季胁痛,上引缺盆、膺、乳、颈维筋急,从左之

  • 秘方定振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天麻(蒸熟)、秦艽、全蝎(去头尾)、细辛各一两,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当归(酒洗)、川芎、芍药(煨)各二两,防风、荆芥各七钱,白术、黄芪各一两五钱,威灵仙(酒洗)五钱。为细末,酒

  • 岩如意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佛指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笔管癣

    病名。见朱仁康《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》。指圆癣之形小者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肝中热证

    证名。指肝脏实热的病证。《华氏中藏经》:“肝中热,则喘满而多怒,目疼,腹胀满,不嗜食,所作不定,睡中惊悸,眼赤视不明,其脉左关阴实者是也。”参见肝实热条。

  • 石龙芽草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