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猪牙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伤寒发微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白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白睛生漏的证候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漏生在气轮,金坚而位旁,为害稍迟,故曰偏漏。其流如稠浊白水,重则流脓,久而失治,水泄膏枯,目亦损矣。”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彭城(今江苏境内)人。以医知名,治病多验。
精气,指人体的正气。指疾病过程中,正气过度耗损,出现虚证的病机。症见面色苍白、神疲体倦、心悸气短、自汗盗汗,脉细弱无力等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。”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娑罗子,详该条。
即脉管。详脉条。
苔白滑,中心黑苔的舌象。其证有寒有热:白滑苔,刮之可净,为真寒假热;若刮之不净,舌粗涩干燥,为里实热证,或为表邪入里之候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宋代未独立设科,元、明代医学分十三科,始独立设咽喉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