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宋代未独立设科,元、明代医学分十三科,始独立设咽喉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即荠菜。详该条。
见针方六集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三月泡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天津医学通讯》(6)1,1971。为喜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灸疗专书。清·吴亦鼎撰。4卷。刊于1851年。卷1论灸疗的方法、禁忌、灸后调养、经络循行及释周身部位名称;卷2为十二经、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;卷3~4论诸病病候及灸法;最后附医愿一文。作者认为“针
针灸体位名。见坐位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枢要》卷三。多因劳伤肺气,复被外邪所袭而成。瘤体软,皮色如常,无寒无热,随喜怒而增大或缩小。治宜益肺调气,化痰散结。用通气散坚丸。
病证名。指水肿以血瘀为主者。《丹溪心法·水肿》:“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,此血肿也。”多因瘀血留滞,血化为水所致。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,皮肉间有红丝血痕,或妇女经水先断,后见水肿,少腹胀痛拒按,小便清长等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儿茶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