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亦称痿躄。指四肢痿软无力。尤以下肢痿废,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,百节缓纵而不收也。”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躄者,足不能伸而行也。”其发病原因,《内经·痿论》谓因五脏之热,以皮、肉、脉、筋、骨五种分属五脏,并有肺热叶焦,发为痿躄之说。又阳明经脉虚,血气少,不能润养宗筋与劳累过度,居处潮湿,也可导致本病。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认为伤寒病汗、吐、下后可以成痿;在《金匮要略》谓酸伤筋,咸伤骨亦足以致痿。朱丹溪倡肾水不能胜心火,火上烁肺与湿热、湿痰、瘀血,可以致痿。后世又有暑痿、夏痿、食积痿、血虚痿、气虚痿、肾肝下虚痿、痢后痿等名。治疗法则,《内经》谓“独取阳明”,朱丹溪主“补南泻北”。此外,尚有清热润燥、清热燥湿、滋阴养血、补益肝肾、益气健脾、化痰、行瘀、消导等,并可结合针灸、推拿。本病可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、肌肉、内分泌及其它系统的多种器质性或功能性疾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德

    【介绍】:见夏子益条。

  • 软疖

    病名。《卫济宝书》卷上:“大人毒存而为漏,小儿毒存而为软疖。”指疖之有脓者。初起时用紫荆皮、石菖蒲各等分为末,酒调敷。亦可用清热解毒的药膏外敷。内服清热解毒之剂。若脓已成,宜及时排脓,易收口。参见外痈

  • 犯本

    指伤寒经证因误治而邪入本腑。例如太阳经发汗不解,误用利水药而烦渴饮水,水入即吐,此邪入膀胱,是为犯本。

  • 带下

    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①泛指妇科病症。②指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性液体,连绵不断,其状如带,名为带下。有白带、青带、黄带、赤带、黑带、赤白带下、五色带下等。

  • 腥臊气

    即腥臭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诊家索隐

    脉学著作。2卷。清·罗浩辑。刊于1799年。罗氏参阅《脉经》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,取其精华,附以己见编成此书。书中辑录崔紫虚、余抑庵、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,并按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,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

  • 枯胎

    病名。亦称胎枯。指胎儿因某种原因死于母亲腹中,日久不下而渐干枯。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纸样儿。闫纯玺《胎产心法》:“胎气因母举动失调,或所禀怯弱不能自固,致儿内失荣养,不能长发,仍不陨坠者,此与果实干萎在枝

  • 紧喉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紧喉其发暴,咽喉肿痛,痰涎壅盛,声音不出,脓水不入,由膏粱厚味所致,为之实火。”即紧喉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夹惊伤寒

    病证名。又名伤寒夹惊。《幼幼新书》:“伤寒惊搐即生涎,胃热乘虚遍体斑。颊赤口干脾受热,涎高风盛发狂言。”此证伤寒化热,热极攻冲脾胃,颊赤、口渴、发斑而见惊搐,治宜解利以定惊搐。参伤寒夹惊条。

  • 王九峰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之政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