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查、治疗痔漏的一种工具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一。有针及针套两件,用于肛门病的切开或穿刺。类似现代的探针。
即药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。参见药罐法、水罐法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黑面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喉科紫珍集条。
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人参、麦门冬、肉苁蓉各六两,山茱萸、山药各十两,熟地黄、桑椹各一斤,鹿茸一对,龟板胶、枸杞子各八两,鱼鳔、菟丝子各四两,当归五两,北五味子三两,紫河车二个,柏子仁二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
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。即大便秘结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膻中,见该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举,谓列举;痛,是症状。马莳注:“首篇悉举诸痛以为问答,故名篇。”本篇首先讨论由于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的辨证;中间又讨论了望五色以辨寒热,视脉坚陷以别虚实;然后,阐明怒、喜、
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解颅。详该条。
同腮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顑痛,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