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普济方》。即木芙蓉叶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,详柿霜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①为冰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肝阳上亢。肝气以疏泄、畅达为顺,升泄太过则亢,亢则逆。若病证表现为上亢,则称上逆。此外,也有表现为横逆而乘脾,下逆则睾肿、疝痛等。参见肝阳上亢条。
即横刺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。见丁奚条。
儿科著作。又名《证治大还幼幼近编》。4卷。清·陈治撰。十七世纪末刊行。本书为《证治大还》之一种。前三卷主论痘疮主治,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。
眼科病证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。即胬肉攀睛。详该条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薜荔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医理与《易》理同源于事物的阴阳变化。《类经图翼·医易》:“易者,易也,具阴阳动静之妙;医者,意也,合阴阳消长之机。……故曰天人一理者,一此阴阳也;医易同源者,同此变化也。”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