疳病
见《明医指掌》卷十。即疳。详疳条。
见《明医指掌》卷十。即疳。详疳条。
证名。见《证治要诀·脚气》。即足心痛。参见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石蒜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九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燮臣。湖北孝感县人。纂辑有《医学六种》(1186年刻行)。
运气术语。又名五运三纪。五运之气的太过、不及、平气等三种变化的合称。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用少量清水将药物湿润,让水分逐渐渗透入内,使之发软。有些药物,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者,宜用此法。
【介绍】:传说中唐尧时期药学家,常在深山采药,有时也给人治病。
病名。生于胁部的疽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二。证治参见肋疽条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怕热。①外感热病反映于外的一种证候。如:伤寒阳明病的外证为“身热,汗自出,不恶寒,反恶热”(见《伤寒论·阳明病篇》)。其他如“阳明温病”亦“但恶热,不恶寒”(见《温病条辨》)。②见于内伤疾患。
即邪气上逆。例如外感表虚证误用攻下,胃气虚而邪未解,邪气乘虚上逆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中风,医反下之,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鞭而满,干呕,心烦不得安,……但以胃中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