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官阶从七品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膝眼毒。生于足少阳胆经阳关、阳陵泉二穴处。证见焮肿作痛,溃脓较迟。脓液黄白者为顺;若不痛或流鲜血,或疮头渐多者为逆。治同外痈。
【介绍】:见李柽条。
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即阴阳反掌。见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山胡椒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动物药》。为蚂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胃友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淋症因肝火阻滞下焦所致者。见罗应章《经验医库·溲淋》。症见小便淋漓,溺出痛如刀割,或见阴肿,心烦,脉细数。宜用止痛四物汤。参见淋条。
见温疫论条。
喘粗是形容气喘时声音粗大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身热,腠理闭,喘粗为之俯仰。”本症多见于热盛、痰盛的喘证。参见火喘、痰喘、齁喘、息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