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为心之志。在正常情况下,喜则心气舒畅,血气通利,营卫调和。若暴喜过度,则血气涣散,不能上奉心神,而见神不守舍,精神恍惚,或喜笑不休等症状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心……在志为喜。”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针刺麻醉。见该条。
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。
《秋温证治要略》方。鲜生地黄三钱(入豆豉一钱半,捣),连翘、焦栀子各三钱,栝蒌皮、桑叶各一钱五分,鲜芦笋一两,郁金二钱,鲜竹叶十片。水煎服。治太阴秋温,服辛凉清解饮后,外邪已减,伏热外达,但热不寒,咳
指膀胱经虚寒证候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,足太阳经也。病苦脚中筋急,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,转筋恶风,偏枯,腰痛,外踝后痛,名曰膀胱虚冷也。”“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,足太阳经也
推拿手法。用空拳、手指、手掌尺侧面或桑枝棒由轻到重作有节奏地敲打。有促进气血运行,消除疼痛,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六。多因生疥疮搔抓破皮,继发感染作脓,或湿热蕴毒所致。皮损形如豆粒,顶含稠脓,痛痒相兼。治宜内服秦艽丸,外搽蛇床子散。
【生卒】:1555~1636年【介绍】:明代著名外科学家。字毓仁,号若虚。江苏南通人。年轻时开始学外科,行医四十余年,临证经验丰富。于1617年编写成《外科正宗》一书,分门别类,内容较为丰富,记述多种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民间医生。精于医术,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。后东宫疾,国医治疗不效,有诏召草泽医,澄应诏进药而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