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中脾积。食硬物或冷物伤脾而成的积滞。症见面黄,或带虚浮,脐上微痛,肚皮热,饮食减少,脐上及腹中痛,所食不化,头微热。治宜消积健脾。先用取癖丸,后用匀气散、醒脾散调理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小儿痫证之因惊而发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惊痫者,起于惊怖大啼,精神伤动,气脉不定,因惊而发作成痫也。”②发搐轻证和重证的混称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惊痫者……轻者,但耳热面赤,
头顶部的中央部位。
病名。指缠喉风之发于单侧者。详缠喉风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。指属阳的部位,以身之前后而言,则前为广明;以身之上下而言,则上半身为广明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荔枝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读素问钞条。
经穴名。在头部者,称头临泣;在足部者,称足临泣。同属足少阳胆经。见各该条。
即普济消毒饮子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