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医学原理》卷六。即录食泻。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铁马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俞正燮条。
【介绍】:见祁宰条。
见《类证治裁》卷七。即归芍异功汤作散剂。治证同。见归芍异功汤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藁本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左右两穴同时应用的方法。常用于内脏病变,如胃病取两侧胃俞,心悸取两侧神门,呕吐取两侧内关等。
即大肠经虚寒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,手阳明经也。病苦胸中喘,肠鸣虚渴,唇干目急,善惊泄白,名曰大肠虚冷也。”
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等篇。以望诊测度病人形态的盛衰,体质的强弱,提供辨证治疗的参考。
医史著作。陈邦贤、严菱舟合编。本书以姓氏笔划为序,收录并简介民国以前历代医家约2600余人。其中有些资料注明了出处,便于读者检索。但作者介绍医人医事缺乏分析批判,介绍医家或引述资料也存在一些错误。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