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独滑

猜你喜欢

  • 辟雍

    名词。出《洞玄子》。指大阴唇。

  • 中血堂

    相当于鼻前庭部位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中血堂,即鼻内頞下脆骨空虚处也。”

  • 周小农

    【生卒】:1876~1942【介绍】:名镇,字伯华。江苏无锡人。17岁开始学医于同邑邓羹和,又受业于张聿青。业成后悬壶上海,辛亥革命后回无锡执业,并任无锡《医钟》月刊编辑。曾积极参加全国中医界反对余云

  • 腰户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腰俞。见该条。

  • 陈延之

    【介绍】:晋代医家。著有《小品方》一书,原书已佚,其内容散见于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医书中。

  • 肩井

    经穴名,代号GB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膊井、肩解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肩上,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。或以手拼拢,食指靠颈,中指尖到达处是穴。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,副神经;并

  • 厥阳独行

    出《金匮要略·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》。厥,指气逆失调,因阳气偏胜,阴分不能维系而孤阳上越。如高血压的肝阳上亢证,表现为面赤、汗出、烦躁、易怒,舌红,脉弦,甚至昏仆、肢冷等。

  • 手心毒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又名掌心毒、病穿掌、贫子盂、擎珠毒、擎疽、擎珠疽、穿窟、天蛇、穿掌毒、穿掌疽、瘭疽、手心痈、手痈、穿板疔、并与托盘疔互称,或称托盘疽;偏于掌边者,又名穿掌毒、穿埂毒、鹚

  • 医理真传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郑寿全撰于1869年。作者认为在诊病中“识阴阳”是最关重要和最难的课题。全书从阴阳化生来阐述医理,探求病因,并据证立法用方。卷1医理总论;卷2~4以问答形式记述阳虚症、阴虚症和一些杂病

  • 阴门痒

    见吴梅菴《秘传内府经验女科》。即阴痒。详阴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