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燥化阳明

猜你喜欢

  • 瞑眩

    指头目昏花,胸中烦闷的症象。《尚书·说命》:“若药弗瞑眩,厥疾弗瘳。”孔颖达疏:“瞑眩者,令人愤闷之意也。”

  • 翻花起肛

    证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肛,读如仙(xiāng),浮肿、胀大的意思。《玉篇·肉部》:“肛,肿也。”指疮疡久不敛口,四周高起坚硬似翻花。古人用老蟾蜍,破腹连肚杂,以竹刀刺蟾身数孔,贴疮沿上,轻者

  • 卫生要诀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清·范在文撰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,一为老年人的饮食卫生,一为老年病的防治方法。在“饮食相忌论”中强调饮食养生要注意避免各种食物“生之非其地,守之非其时,煮之非其法”;其次,要注意各种

  • 王灼疮

    出《诸病原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王烂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半产胞衣不下

    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。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。参见胞衣不下条。

  • 仙拈集

    方书名。又名《李氏经验广集良方》,4卷。清·李文炳辑。本书属于验方汇编,分内科、妇人科、小儿科及外科四门。每门又按病分类,共130余类。书中选方大多平易可取,并注明出处。

  • 赤雹子

    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王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行隐疹

    病名。即经行风疹块。详该条。

  • 颊赤

    证名。小儿两颊发红。元·杜思敬《济生拔粹·田氏保婴录》论本证“由心脏邪热上攻也,宜服导赤散。”

  • 里热

    多指胃肠、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。因外邪传里化热,或内郁生热,症见发热、不恶寒反恶热、口渴引饮、烦躁或心烦口苦、小便短赤,舌质红苔黄,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