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又名猴疳。由胎中感受遗毒所致。临症初生儿臀部焮肿溃烂,红赤无皮;重者可延及遍体,以上窍为甚。治疗:内服猴疳化毒丹。外用甘草水溻洗。并搽黄连油或青黛散敷之。类似胎传梅毒。
小儿推拿方法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又名凤凰转翅。陈氏《小儿按摩经·手法》:“掐精宁、威灵二穴,前后摇摆之:治黄肿也。”此法能降喉内痰响,治暴死。见《推拿抉微·推拿各法》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椒疡。多因眼部不洁,受风热毒邪侵袭,加之脾胃素有湿热,致眼睑脉络壅滞,气血失和而发。症见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颗粒,状如花椒。自觉眼部沙涩痒痛,羞明流泪等。相当于今之沙眼
证名。指走马牙疳患者之口臭。参见走马牙疳条。
【介绍】:见胡宪丰条。
经穴名,代号LU9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大泉、太泉、鬼心。属手太阴肺经。俞(土)、原穴。八会穴之脉会。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,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,及桡
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肩部因受压或磨擦而生疮疡者。用五倍子烧灰存性,加黄丹(用水飞过)醋调敷之。参见痈、疽条。
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小儿肺娇胃弱,最易从口鼻感受病邪而患时行热病。故清·叶天士《幼科要略》提出“六气之邪,皆从火化;饮食停留,郁蒸化热;惊恐内迫,五志动极皆阳”之说,以论证小儿“所患热病最多”。由于小儿
病名。出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一。即臁疮。详该条。
即分娩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