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表实里虚症状同时存在。多由正气素虚,又感外邪,或外感表证,误用攻下正气受损所致。详见表实证、里虚证条。
推拿穴位。出周于蕃《推拿仙术》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》:“走马在琵琶下,斗肘之上,以大指按之,发汗。”
见周氏医学丛书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卷四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:“产后大便秘涩,因肠胃虚弱,津液不足也,若腹闷胀,宜服《洁古家珍》麻仁丸润之。若用苦寒药通则危矣。”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。症为包块生于颈之两侧,推之可动,形圆而软,遇恼怒愤郁则肿大而痛。宜舒肝解郁,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。
不孕症型之一。出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因瘦弱之人,性躁多火,精血不足,阴虚火旺,冲任胞宫失于濡润,精不得养,而致不孕。治宜滋阴补肾,养血调经。方用养精种玉汤。
主六气之第二气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为少阴君火之气,主春分后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春分至小满,其中包括清明、谷雨、立夏三个节气。参见主气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曲骨,见该条。
①身体部位。①四海之一。指膻中。又名上气海。是宗气会聚发源之处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膻中者,为气之海。”②指丹田。又名下气海(《类经附翼》)。参见丹田条。②经穴名,代号RN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脖胦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十三丁之一。其状肉色皰起,掐不破,痛痒不显。不治亦无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