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烙治法

烙治法

外治法名称。又名烙铁法。此法宜用于乳蛾喉瘤等病。先以消毒之小手术刀,于瘤体或乳蛾上轻轻割划预定的治疗部位(亦可不割划)。再根据乳蛾、喉瘤体之大小,选择大小不同之烙铁,先在酒精灯上烧红,蘸香油少量,并在压舌板上轻点一下(以防油多烫伤健康组织),趁热烙其划割之部位,一触即起,不宜久停,可视喉瘤体之大小,每侧烙5~50烙(初次宜3~5烙,以后渐加),烙后吹冰硼散。宜每隔2~3天烙治一次,以烙平为度。注意:①烙铁须烧红,凉则无效。但应防止烫伤健康组织。②烙以前须蘸香油,以防烙铁与肌肉粘连,且香油有清润烙痂作用。③小儿或因精神恐惧,不能合作者忌用本法。④有表邪者,不宜施烙法;喉瘤色暗红,咽喉干痛,颈胀,烦闷,脉弦数者不宜施烙法。⑤术后忌腥辣,烟酒,并暂不宜作剧烈活动;防止暴怒及高声谈唱。⑥术后可服六神丸疏风清热之品。如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少阳脉

    经脉名,即足少阳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少阳脉,系于外踝之前廉,上出鱼股之外,出□上,出目前。是动则病;心与胁痛,不可以反稷(侧),甚则无膏,足外反,此为阳厥。是少阳脉主治其所产病:□□□头颈痛,胁痛

  • 始光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
  • 秃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二。即白秃疮。见该条。

  • 救偏琐言

    儿科著作。清·费启泰撰。5卷。刊于1659年。本书专论痘疹的辨证原则和治疗法。作者认为古人治痘之法,多有所偏,特别是略于攻下、解毒、凉血、清火诸法,因而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写成此书。书中除讨论了一些具体

  • 瞳人干缺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又名瞳神缺陷、瞳神干缺。常由肝肾亏损,虚火上炎引起。多因瞳神缩小失治,黄仁与其后黄精部分或全部粘附所致。证见“金井不圆,上下东西如锯齿,缺参差”(《银海精微》),或如梅

  • 肾俞漏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为窦道生于肾俞穴部位者。相当腰椎结核于肾俞穴部出现的寒性脓疡破溃的病症。内服调补气血之品,外用药线引流或手术治疗。

  • 血气形志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内容之一说明经脉里的气血多少之不同,指出太阳、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,少阳、太阴、少阴为多气少血之经,阳明经为多气多血,示人在治疗上掌握虚实补泻的方法;二是说明形志苦乐所得的不同症状和施

  • 吊线风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舌起白如雪花片

    苔色洁白,津少光亮,其形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,比一般白苔之色更白。这是脾阳衰微,寒湿凝聚中焦,不能输布津液所致。宜甘温养阳,健脾燥湿。

  • 气病

    指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气病诸候》。有虚实之分。虚由精气内夺,实由邪气偏盛。虚症可见气耗、气消、气脱等;实症可见气结、气郁、气乱、气逆等。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,如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